8590海洋之神_海洋之神8590cm登陆欢迎光临

EN

通知公告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人才培养  >  研究生教育  >  通知公告  >  正文

山东大学2025年度“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”候选团队--国际传播研究生导学团队
作者:   时间:2025-05-15   点击数:

国际传播研究生导学团队由8590海洋之神副院长邱凌教授担任主导师,团队成员有戴元初教授、李欣人教授、张彩霞教授、林昱君副教授组成。

国际传播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,在党的十九大报告、二十大报告、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、习近平文化思想等重要纲领性文件中都明确要求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”。“国际传播研究生导学团队”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为急需紧缺领域培养人才,培养造就能够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声音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国际传播人才。

该团队的建设至今有十余年,在学硕和专硕层面开设“国际传播”方向、博士生开设了“全球传播与治理”方向,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“国际新闻与传播”本科专业,至此建构了本硕博全链条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,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:

以系列中英文课程建构知识体系

以多样态国际化资源拓展全球视野

以科研课题培养讲好学术中国的能力

以咨政智库报告服务国家国际传播战略

以调研项目提升服务地方发展和文化传播

以知华友华留学生为桥梁培育中国故事的国际讲述者

该团队已经培养国际传播方向毕业研究生二百余人、培养了俄罗斯、阿富汗、吉布提等外国留学生;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一般项目多项、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、课题经费近千万;70余篇智库成果获得省部级采纳;师生获得多项奖励,已形成特色鲜明、学生培育卓有成效的导学团队。代表性成果如下:

立项课题:邱凌主持山东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”、连续两年主持中宣部对外话语创新平台委托项目;戴元初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研究”;李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儒家文化视域下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研究”;林昱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《图文中国史》。

代表性论文:Dai Y, Cheng X, Liu Y. Information alienation and circle fracture: policy communication and opinion-generating networks on social media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VID-19 policy[J]. Systems, 2023, 11(7): 340.(SSCI Q1)

邱凌、李欣人等在学科权威期刊《现代传播》上发表了《国际知识问答社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维度及协作生产》《重访传统与文明交往: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》等论文。

咨政报告:邱凌、戴元初及硕博学生完成了近百篇咨政报告,70余篇获得采纳,其中多篇被中宣部、教育部、山东省委、国家民委等采纳;围绕国际舆情、国际传播、国内热点、媒介生态等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。

国际学术会议:该团队师生多次参加新闻传播学科国际顶级三大学术会议:ICA(国际传播协会)、AEJMC(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)、NCA(美国全国传播协会),均有论文入选并宣读,如论文《Bridging Perceptions: The Role of 144-Hour Visa-Free Tourism Videos in Shaping China's Digital Image》(范家萁、邱凌)入选 75th Annual ICA Conference 2025。

导师获奖:邱凌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、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;李欣人曾获得国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、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。

团队导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、治学严谨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。创新教学模式、高质量培养学生,多位学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。导师团队注重过程培养和高标准要求,所指导多篇硕士论文如《他者想象下的中国文化形象》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;《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“跨文化传播”双语课程案例库建设研究》获得202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立项建设项目。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高度负责、精心指导、全程督导,多名毕业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,成长为该领域的学术新星。注重因材施教,全面发掘学生潜质培养专才。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优长和特质,进行分类培养:读博、国家公务员、媒体记者、互联网头部企业等,就业率高、培养成效显著。部分毕业生在媒体一线报道中国故事,多位校友获得中国新闻奖。硕博连读的学生通过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”,培养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才。

Baidu
sogou